Cart 0

麸质与脑肠轴 - 下篇

麸质与脑肠轴 - 下篇

木森于2017年10月28日,在天津首届营养医学国际高峰论坛上进行了一次题为“麸质与脑肠轴”的分享。

我们将分(上)(中)(下)三期展示分享内容的文字稿件和部分PPT演示。

本篇是(下)篇。

既然麸质和大脑问题是相关的,我们要问,麸质和自闭症有关吗?

如果有关,又有着怎样的关联?

对于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学术界就是争议不断的。

有些研究发现,乳糜泻的孩子更容易得自闭症,自闭症的孩子也更容易患上乳糜泻;与此同时,自闭症孩子常存在与麸质相关的抗体。


而另一些研究,就没有发现自闭症孩子和正常孩子有明显的区别。



实际上,很长时间以来,都没有设计得很好的试验,来研究自闭症和麸质的关联。


直到2013年。


在2013年,一项研究纳入了140名儿童。
在这些儿童中,有37名是自闭症的孩子,有27名是这些自闭症孩子的兄弟姐妹(不存在自闭症),还有76名是健康儿童。


研究人员给这些孩子做了乳糜泻的血清试验、乳糜泻的基因检测、以及针对麸质蛋白的IgG抗体(IgG-AGA,不是用于检测乳糜泻的)。


结果发现,这些自闭症孩子的乳糜泻检测的结果和正常孩子没有明显区别。


然而,自闭症的孩子的IgG-AGA抗体比他们的兄弟姐妹要高,更要比健康儿童高。


这说明,自闭症孩子确实会对麸质产生反应——但这种反应和乳糜泻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麸质敏感。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自闭症可能是和麸质有关的。

那麸质是怎样影响自闭症患者的呢?

以往的理论是这样讲的:


小麦中的麸质(牛奶中的酪蛋白)很难被完全消化——往往只能被部分消化。


在麸质被部分消化的产物中,有一些类似于鸦片,比如麸质外啡肽。


这种类鸦片物质能穿过自闭症患者的肠粘膜屏障进入他们的血液


紧接着,这些类鸦片的分子会顺着血液循环,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


最后,这些类鸦片物质会作用于大脑中的内啡肽受体。而这种作用,可能会让自闭症孩子产生异常的兴奋,也可能会让他们产生幻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但现在,我更愿意相信另一种理论,麸质-肠道-免疫-大脑假说。

初始状态是一样的,麸质在肠道中无法被完全消化——其中的一些片段就进入了肠道内部。


然后,这些进入肠道内部的片段就可能引起各种各样的免疫反应——这些免疫反应可能包括自身免疫


免疫反应会诱发产生相应的免疫细胞。而这些免疫细胞,就可能经过全身循环到达大脑。


在大脑中,这些免疫细胞会释放炎症因子或自身免疫抗体,从而引起大脑的炎症。


这个时候,可能再加上基因的影响。比如,如果基因是A,产生的就可能是精神分裂症;如果基因是B,产生的也许就是自闭症。


当然,上面的这两个理论都还只是假说,都没有被完全证实。

不过,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自闭症和自身免疫是相关联的。

研究发现,如果母亲在怀孕时患有自身免疫病,那么孩子的自闭症风险将会增加34%-197%。

母亲产生的一些自身免疫抗体会通过胎盘,流经胎儿的大脑内。

而这,可能会对胎儿的大脑发育产生长久的影响。


研究发现,很多种自身免疫病都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这些自身免疫病包括乳糜泻、类风湿性关节炎、1型糖尿病、银屑病、还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目前,我们已经了解到,母亲体内存在的特定分子量的自身免疫抗体蛋白和孩子的特定症状相关。

其中,37kDa、39kDa、73kDa这三种分子量的自身免疫抗体蛋白,和孩子的语言发育迟缓、神经发育迟缓睡眠周期紊乱高度相关。

在另一个方面,自闭症孩子本身也常常被检出有自身免疫抗体。

其中45kDa分子量的自身免疫抗体和他们的认知受损相关;而62kDa分子量的自身免疫抗体和刻板行为有关联。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出大脑疾病、自身免疫和麸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

而在自闭症患者中,我们再次看到了这种联系。

既然麸质蛋白是联系中的一环,那我们就想,把麸质给去掉,自闭症孩子会不会就能好?就像乳糜泻或者一部分麸质敏感患者那样?

事实上,在对自闭症患者的治疗中,无麸质无酪蛋白(无小麦无牛奶)的饮食已经使用了超过20年的时间。

然而,相关的临床试验样本往往很小,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

有些试验说有用——自闭症患者在进行无麸质无酪蛋白饮食时,自闭症症状得到了改善,而肠道通透性也减少了。

而又有些试验说——没有用,和正常饮食没有区别。

为什么会这样?

如果是一部分自闭症孩子对麸质敏感,那至少也应该要做个差异出来啊?

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到医学界中的安娜·卡列尼娜原则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小说《安娜·卡列尼娜》开篇就写道: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而这引申到医学中,便是:


健康的状态都是相似的,而不健康的状态却各有各的不同。


不同的疾病,可能有不一样的发生机制;即便有相同的发生机制,那也可能有不同的严重程度。


而对于极端特殊或极端严重的状况,你可能就需要更加特别或更加全面的方法。


就比如说,你一辆车,轮胎坏了,这辆车肯定就是跑不动了的。


如果只有一个轮胎坏了,那我就把这个轮胎换掉——这个车马上就可以跑起来了。


就像是乳糜泻患者,他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麸质。好的,我把这个麸质给去掉了,就相当于是把这个轮胎换好了——然后他很快就可以好起来。


但是,如果你的车不止一个轮胎坏了呢?

就比如说,前胎和后胎都坏了呢?

这样的话,你就算把其中的一个轮胎修好了,那车还是开不了啊。


为了让车能够启动,你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你需要去把其他的轮胎都修好——甚至还要检查一下发动机。


而自闭症,可能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自闭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疾病。
造成自闭症的因素非常多,这些因素就像是一片片零散的拼图。而现今,我们对这种疾病还了解甚少,收集到的拼块也并不完整。

不过,在这众多的拼图中,我们还是找到了至关重要的几片——包括基因、孕期环境、线粒体异常、氧化压力异常以及肠道问题。


而今天,我们就主要来谈谈肠道问题——这一片重要的拼块。


自闭症患者实际上存在非常普遍的肠道症状。

在2014年,一项综述分析了15项研究,结果就发现,和健康的孩子相比,自闭症孩子的肠道症状要普遍很多。

自闭症患者的总体消化道症状是健康孩子的4.42倍。

腹泻是正常孩子的3.63倍。

便秘是正常孩子的3.86倍。

腹痛是正常孩子的2.45倍。

这说明,抛开行为症状不谈,就光光是自闭症孩子消化道的症状就非常值得关注。

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这些肠道问题不仅局限于肠道。


肠道问题会增加孩子的行为问题——比如会造成无法集中注意力、易怒、刻板行为甚至自残。


所以,这进一步地明确了肠道问题在自闭症发病中的重要性。


而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关注自闭症孩子的肠道,并且需要试着修复他们的肠道。



自闭症患者的肠道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肠道屏障异常,另一个是肠道菌群的失调。

首先,我们来看肠道屏障的异常。

研究发现,自闭症孩子的肠道屏障是存在损伤的。

对他们进行血清检测,发现他们血液中的连蛋白远高于正常儿童。


还记得我们之前讲的连蛋白吗?它是让肠道上皮细胞能够紧密连接的蛋白质。

我们之前讲过,在乳糜泻患者中,麸质会造成肠道连蛋白的流失,从而引起肠漏。


而事实上,在正常人中,麸质也会造成肠道连蛋白的流失,只不过很轻微。


怎么说呢?就相当于当你的皮肤完好的时候,你用指甲盖轻轻划一下皮肤,你的皮肤也会红一会儿,但并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你的皮肤原本就存在了伤口,你再用指甲盖去划一下——结果可想而知。


而在自闭症患者中,也可能存在类似的问题。


也就是说,他们可能原本就存在肠道屏障的损伤,所以就很容易受到麸质的影响。



我们再来看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


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存在着严重的失调。


最典型的情况是拟杆菌门的下降、乳酸菌属的严重下降,以及梭菌属的明显增加。


另外,对自闭症孩子肠道真菌组的分析发现,他们的肠道真菌也存在着严重失调。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白色念珠菌水平是正常孩子的两倍。


此前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失调和老年痴呆症、抑郁等大脑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


而这些菌群的失调,也可能恰恰是与自闭症问题的关键。



那么,对于这些肠道上的失调,我们能怎么办呢?


目前,我们所了解的,至少有三个方向可以进行干预。


分别是

饮食营养干预

特定的益生菌

以及粪菌移植。



在饮食的干预上,SCD饮食常被用于肠道的修复。


而在SCD的基础上排除乳制品的饮食方法(所谓的SCD-DF饮食),在自闭症患者的治疗中有着一定的成效。


在本次论坛上,会有其他嘉宾着重分享自闭症的饮食干预,在此我就不再赘述了。


饮食干预的基本内容就是两大方面:

一是,避免问题食物;二是,摄入充足营养。




我们再来看益生菌。

目前,益生菌在自闭症患者中的研究还非常的初步,但仍旧有一些菌株表现出了治疗的潜力。


在动物试验中发现,脆弱拟杆菌ATCC9343这一菌株,能有效地改善小鼠的肠道屏障,并且能使自闭症的行为得到改善。


而在自闭症患者中,一些混合菌株也能帮助改善自闭症患者的肠道症状和自闭症症状。(在下图中你可以看到相关菌株)


嗜酸乳杆菌(Rosell-11)这一菌株,能够降低自闭症患者尿液中的真菌代谢产物水平。我们之前说过,自闭症孩子的肠道白色念珠菌是正常孩子的两倍。这说明,在纠正肠道真菌的失调中,益生菌或许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而在今年,第一项在自闭症孩子中进行的粪菌移植试验得到了发表。


这项研究纳入了18名7-16岁的儿童。


研究一共进行了10周时间。


在最先的两周,研究人员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了抗生素的治疗——这是为了清除他们肠道中原本可能存在的坏菌。

而在两周的清除处理后,这些孩子接受了粪菌移植的治疗。

在接受了首次粪菌移植的治疗后,这些孩子接受了维持治疗——也就是进行了一个月的口服粪菌胶囊治疗。



研究的结果非常令人兴奋。研究表明,这些孩子的80%的消化道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包括便秘、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


更重要的是,他们自闭症相关的行为症状也得到了很好地恢复。不管用什么评估方式来评估,得到的结论都显示出了改善。


当然,粪菌移植在自闭症孩子中的研究还很初步。上述的这项研究也具有很多局限性——比如研究是在7-16岁的大孩子中进行的,不一定对更小的孩子适用。


但至少,我们的工具箱里有多了一件工具。



综上所述,饮食干预、特定益生菌以及粪菌移植,可能会是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手段。


在今天分享的最后,我想谈一些我自己的感受。


在我的日常生活中,我会做到许多和编程有关的工作。

而在调试程序的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程序的故障。



而我越来越觉得,程序的故障(报错)和人的故障(疾病)有许多类似的地方。


而在解决程序故障的过程中,我获得了两点感悟。


第一点是,问题的答案,往往不在问题本身。

很多时候,编译器告诉我,是第556行代码错了——但其实错误可能在遥远的43行。


如果我紧紧地盯着556行看,那么我可能永远都找不到问题的答案。



而疾病也常常是如此。


就比如大脑的疾病,其根源可能并不在大脑——它可能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因为脑肠轴的联系,它也可能是肠道的问题——进而可能是食物的问题。


如果你紧盯着大脑本身看,那很可能就错过了问题的症结。



而我的第二点感悟是,方法总比问题多。


当程序报错,我总能有办法去解决。


首先,我会根据编译器的提示去寻找重要的节点,观察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如果不行,我会去网上搜索,看有没有人存在过类似的问题。

如果还不行,我会去寻求周围朋友的帮助,看他们是否能帮我找到问题。

如果再不行,我还能在网上寻求专家的帮助……


如果尝试了一切方法都不行,我至少还能把每一行代码,每一个变量都检查一遍。


每检查一个细节,我就离解决近了一步。



而对于自闭症这个问题,我们也有很多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膳食干预、使用特定的益生菌进行干预、用粪菌移植来干预……


我们还可以请教专家,和专家们一起在这个领域探寻。

我们还能去检查的每一个细节——从肠道到大脑,从食物到环境……每检查一个细节,就离治愈更近一步。


而此时此刻,有无数的专家、学者在这一领域进行着努力的钻研;

并且,我们还不断地看到有一个又一个的研究进展。


所以,我坚定地相信,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Older post Newe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