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一直是充满争议性的课题。它的影响不止是孩子的发展,更多的时候还影响了家庭的和谐关系。 这样的教育是解决双薪家庭问题的其中一个方案;是不成熟婚姻关系里的一剂药方;是家庭悲剧里的一线希望。 但是,它却也背负着很多不符合科学和知识性时代的抨击。
祖辈吃的盐比我们吃的米多,理论上来说他们更具实战经验来教育孩子。但是,他们的经验之谈未必符合时代的变化。祖辈疼爱孙辈的心是发自内心,这样的爱却实不假却也可能造成过度的溺爱,让孩子在自我中成长。祖辈依据“你也不是这样长大”的道理,也许会忽略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面对是发展问题,一句还未开窍的确是不适合用于面对自闭问题的孩子;“他只是顽皮懒惰”并非是对过动会是学习困难孩子最佳的解释,某些程度上祖辈更难接受孙子孙女在自己教养的过程中被鉴定为发展问题,这似乎成为了祖辈们的错。
常常看着很多被父母评为“都是阿嬤阿公宠坏了”的孩子。其实可以探讨为何祖父母外婆外公会特别疼爱孙儿女。从心里部分探讨,祖辈们退休后面对忽然改变的生活重心,生产力急速下降再加上体力因年龄而退化,面对身体疾病以及死亡阴影的笼罩,自我的价值感和存在感也极度被挑战。这个时候,面对子女们给予照顾孙儿的任务,除了是对自我的肯定更是有如重新绽放的花朵充满春天的气息。这个时候,他们必定全力以赴给予孙辈们百分百的关注和监督。这也难免产生过度溺爱过度限制的家庭教育。
理解老人家的心态,也许可以让年轻的父母有更多的包容和同理心面对隔代教育带来的后果。
其实很多孩子在隔代教育里受到最大的影响不一定是来自祖辈的教养方式,更多的时候是因为父母和祖父母间因不同育儿意见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让孩子自责的觉得争执的发生是自己造成的。很多父母为了要教导孩子,扮演了和祖辈截然不同的角色,对孩子特别严厉和苛刻,希望可以削弱以及平衡孩子被溺爱所产生的性格。殊不知这样过于极端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不被爱的,为了获得所谓父母的爱,他们就只有不断的在父母面前变成父母眼里认可的乖孩子,却失去了原本的自己。这个过度讨好父母的方式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没有价值的,更影响了日后的成长。 家庭关系的不和谐,父母把责任全部归咎于祖辈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对长辈的尊重,甚至过早地进入叛逆期,想要自主权。
隔代教育看似只是祖辈与孙辈的教育过程,其实更是父母们在上一代和下一代的关系中如何扮演好协调员的角色。这个角色包括感谢祖辈们的付出,同时让祖辈们在他们可以明白和接受的范围内尝试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再来就是让孩子可以理解祖父母用心良苦的出发点,以及带领孩子思考还是什么可以把自己做的更好。
隔代教育的责任必须回到父母身上,除非是父母两已经无法再负起抚养孩子的责任如双亡,必须让祖父母担任起替代父母的角色(隔代抚养),否则祖辈只是父母们的一份助力,父母还是需要把握时间填满祖辈们无法给予孩子的教导。
隔代教育,也在教导着年轻的父母们什么是“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黄小嫣博士在aiFm的访谈 - 23/5/2018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一直存在着主观和客观的争论性。
在aiFm爱生活的节目中,我想谈谈这个课题,因为不管是隔代教养、寄养还是抚养,它影响到的不仅是孩子的发展,更是整个家庭的和谐和融洽。
希望祖辈们以及父母们可以听一听这样的课题,可能可以更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可以扮演的角色。
转载 Eva Wong 面子书】
Dr. Eva Wong 黄小嫣 博士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澳洲南昆士兰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美国雷普斯顿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莱佛士大学/南方大学心理学讲师
认证脑神经反馈运动治疗
学而优/学而能特教机构创办人/院长
美国心理学协会专业会员
美国性教育,辅导治疗师协会专业会员
国际阅读障碍协会专业会员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认证培训师
17年特殊教育治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