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0

勇敢的和霸凌说“NO”

勇敢的和霸凌说“NO”

勇敢对霸凌说 "NO" 

多啦A梦,一部经典的日本搞笑动漫,看过吧?如果让您选择,你想成为多啦A梦里的哪一个角色呢?也许大多数的人都希望自己是那一只来自未来世界的机器人小叮当,用自己神奇的百宝袋和各种奇妙的道具帮助大雄解决各种困难包括来自胖虎的殴打以及小夫的语言侮辱,还有因为能力不足而面对的团体杯葛。可是更多时候,我们在现实环境扮演的却是像胖虎,小夫或是大雄那种欺善怕恶的角色,不是么?

每一天不管是校园,家里,网络世界甚至是职场里都在上演胖虎和大雄的霸凌故事。很多人也许会认为,霸凌不就是小朋友调皮好玩的玩意儿吗?值得大惊小怪吗?其实并非如此,霸凌的源头也许是从家里以及小时的成长环境开始,霸凌的终点不会因为长大了或是离开学校了就结束的,它及其可能用另一种方式延续在另一个环境中。所以就产生了‘职场霸凌’。

霸凌是指在一长时间里持续的对个人在心理、身体和言语上的攻击,且因为权力或是体型等因素不对等导致受害者无法有效的反抗或是得到援助。而造成受害者身心的压迫,情绪的愤怒、痛哭、羞耻、尴尬、恐惧以及忧郁。根据马来西亚教育部的资料显示大约有84%的孩子面临过不同程度的霸凌,其中包括肢体、语言、社交甚至是网络上的霸凌。而根据美国的职场调查每7名员工就有一位曾遭职场霸凌,而通常加害者是老板或是上司,而受害者包括职场新人,唯唯诺诺中底层的老干部以及女性职员。不管是打压排挤及冷冻受害者,在他人面前咆哮、羞辱或威胁受害者或是安排过多不合理的工作,语言或是行为上骚扰女性职员都是属于职场霸凌的一种。

我曾经在网络上看过这样的文章,一位男同学拉扯一位女同学的内衣肩带,作弄已经发育了的那位女同学。这样的事件可能看似是男生的恶作剧甚至是调皮好玩的行为。但是在行为规范上,这的确是霸凌的一种呈现模式甚至是属于性侵犯的动作。只是有些霸凌行为却没有被认真的看待,甚至不认为那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文章里的老师以及那位男同学的家长皆认为这有什么值得大做文章的,不就是孩子的玩闹吗?但是女生的妈妈却勇敢的为女儿讨回公道。这样的故事挑起了我心里很多很多的感触。我在想,如果那个小女孩是我,当年我的母亲会如何处理?也许,和很多的父母一样,我的母亲也可能以一句不就是小孩子的游戏就掩盖了。又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您的女儿身上,您又会有怎样的态度呢?我们对事情的处理态度往往决定了我们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在助长甚至让霸凌的行为升级?

在日本某个城市里,一位44岁的被害者被两名同事从背后压制在墙上,从肛门插入工业用的喷气枪灌气,因为肛门被注入高压空气导致大肠极度鼓胀而死亡,加害者者却表示:‘我们只是在开玩笑,没想到后果这么严重?’一句开玩笑就能解决了?当然不可能,两名施暴的同事被检察官以伤害致死起诉。在我工作的环境里,常常接触到特殊需要的小孩以及青少年,很多的小孩都有在学校被霸凌的经历,包括被骗进厕所然后被关起来、被骗每天给与加害者金钱以换取友谊、还有特殊的青少年被安排进入工厂工作却被同事欺负把所有的工作交给他,被老板剥削给与超级廉价的工资、更有不懂得判断的女生被朋友欺骗在网络上一丝不挂的和他人聊天。

面对霸凌,我们到底晓得这样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包括影响着我们教育下一代的观念。我这几年来遇过很多因为被霸凌而非常害怕去学校的小学生;被杯葛以及同学排挤而整天躲在桌子下不愿出来见人的中学生;被同事欺负取笑‘笨蛋’的青少年从忧郁进入精神分裂症;更接触过来自家庭的暴力,包括语言上的贬低、眼神的轻视、肢体上的伤害。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非官方的个案,包括老师对同学的语言侮辱如:‘你这么笨,难怪没有人喜欢你’;为学生取外号如‘娘娘腔’;‘胖子’或是肢体上的处罚包括用拖鞋打孩子的头;我甚至还听过父母告诉我,补习老师拿出一把菜刀放在桌上威胁不认真做作业的孩子。这样肢体上或是言语上的霸凌困扰着很多孩子,让孩子活在极度压抑以及不公平的世界里。

当然,受害者的确值得我们同情,但是我们可否想过习惯性的在学校或是职场上霸凌他人的加害者也许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因为自己曾经是受害者,而家庭暴力受害者更容易成为校园霸凌者。霸凌他人者更多时候内心的世界是自卑的,唯有不断地加害他人让别人成为弱者,自己才可以感觉到自己是强大的。这种支配性的行为是为了补救自己越空虚越自卑的心里,同时他们找寻霸凌的对象往往是比他们弱小或是看上去容易欺负的,而特殊需要的小孩因为缺乏自我保护和理解的能力更容易成为他们下手的目标。我就曾经处理过在学校常常被同学故意藏起文具或丢掉书本的自闭儿,常常因为摆放文具方式被打乱而让人不解的情绪失控,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不安感。他们越是失控,欺负他的同学越想要欺负他们。而往往因为自己本身特殊的问题让老师们忽略了他们失控的其它原因。

 从心理层面来看,受害者往往不晓得自己会成为受害者,被霸凌的时候也往往容易否认自己以已经被霸凌。当开始面对被欺负时,他们的内心也是很愤怒的,只是当他们发觉自己是无力反抗的时候,往往只希望不要天天被欺负或是被少欺负一点,他们的情绪最终会陷入谷底变得不爱说话、容易害怕甚至忧郁悲伤。最后被霸凌就成为了他们只能接受的一个生命过程。而为了寻求平衡,他们开始去涉猎比他们更弱小的对象,可能是动物,可能是家里的弟弟妹妹或是学校里弱势的一群,开始了他们加害者的旅程。当我们理解受害者和加害者之间的关系时,我们也许可以更明白霸凌看似一场‘输和赢’的游戏,实际上隐藏着很多心理微小的变化,如果没有加以正确对待,将会引发更多的社会以及家庭问题。

在这里我想分享应对甚至预防霸凌的三部曲:

1. 善用智慧
教育孩子让他们有智慧的去理解霸凌的定义以及类别,霸凌包括肢体、语言、社交以及网路的霸凌。同时从小必须灌水孩子尊重他人以及爱惜自己身体的概念。

2. 采取行动
提高孩子勇敢拒绝的能力,不要把孩子训练成讨好型的孩子或是极度配合型的人,让孩子把心理想说的话付诸于行动上,大声的说出来。允许孩子拒绝他人甚至是拒绝父母不合理要求的权力。同时,训练孩子在说不的同时,有自信的直视对方,明确的要求对方停止。

3. 坚持改革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让自己和身边的人理解霸凌,并且把旧有的一些限制性思维丢掉比如‘要忍耐’;‘不能顶嘴‘,‘小孩本来就应该听从大人的’等等。也许我们都是在类似的环境里长大的,带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的态度生活,但是这样的生活态度或多或少也让我们成为容易被欺负的对象。因此要有效的预防或是应对霸凌,必须从改革自己开始,丢掉旧的习气,让自己脱离加害者和受害者的恶性循环。同时更积极认真的看待霸凌。

对于面对加害者,很多人也许会很愤怒甚至给予他很多更难听的批评,甚至把别人的祖宗18代都请了出来。这种因情绪挑起的举动也让原本为受害者打抱不平的大众成为了语言霸凌者。面对加害者,除了需要给与法律的惩罚,更需要从心里层面去治疗加害者,不管是原生家庭的影响,还是成长环境的磨练,我们都需要帮助加害者走出欺负他人的习惯。

当小时候所谓的好玩捣蛋欺负同学的行为没有被及时的纠正和教育时,也许我们已经将一颗颗的计时炸弹埋置在孩子们的心里,等待着时机爆发。2015年一段小学生殴打小学生的视频在网络上疯狂转发,发生的地点就是在小学,引起了大众的关注。2017年6月1日,马来西亚国防大学大三的学生被同学们群殴、虐待、用熨斗连续烫伤而导致死亡,他被送入医院的时候全身80%覆盖着伤口。两个星期后,18岁的印籍同胞被同学殴打,导致头部、臀部以及肛门严重受伤而脑死。这一些严重的霸凌案件如果可以及早被发觉或是受害者从小就接受面对霸凌的训练,我想结局可能会很不一样。

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是许多父母教导孩子的方式。但是却不知道这样的态度可能会带来了多大的伤害。不管是小孩或是大人都应该有愤怒的权利,我们更应该的不是阻止孩子或是自己愤怒,而是去让孩子以及自己理解自己愤怒的原因。压抑愤怒不会制造更和谐的自己,只有勇敢的面对愤怒以及表达自己的人,才可能是和谐的。

霸凌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一定有。 但是透过智慧、行动以及改革,我们可以更有自信的站出来让我们自己以及孩子学习说不的勇气。如果,霸凌发生在您的身上,请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如果霸凌发生在他人身上,请丢掉冷漠,说一句客观的话,霸凌不仅仅存在于教育初期,霸凌甚至是贯穿人生的梦魇。

提高自己以及孩子应对霸凌的勇气,勇敢的对霸凌说‘NO’,从你我开始。

转载 Eva Wong 面子书,
Dr. Eva Wong 黄小嫣 博士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澳洲南昆士兰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美国雷普斯顿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莱佛士大学/南方大学心理学讲师
认证脑神经反馈运动治疗
学而优/学而能特教机构创办人/院长
美国心理学协会专业会员
美国性教育,辅导治疗师协会专业会员
国际阅读障碍协会专业会员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认证培训师
17年特殊教育治疗经验
 




Older post Newe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