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语言训练中的“坑”,家长们中了几个?
「孩子语言有问题」是大部分家长发现孩子不同于同龄儿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自闭症孩子早期诊断中,有超过一半的父母是因为孩子不会说话,才选择带孩子去看医生或寻求帮助。但越重视其实就越容易走进误区。那么在家庭语言干预中,有哪些“坑”是家长们最容易踩的呢?
01必须做口肌训练?
教孩子说话发音,最大的“坑”一定是家长认为孩子说话有问题的话就必须得做“口肌训练”。结果做了一段时间后反而发现往往没效果。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口肌训练”针对的是发音器官有器质性障碍的孩子,比如发音不清楚、吞咽有问题等。“自闭症孩子不说话”并不都是因为发音器官有障碍,其形成是复杂的,对于孩子的语言能力需要整体去看孩子的沟通、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02事事包办
有数据显示,特别是在习惯“事事包办”的家庭中,更容易出现语言有问题的孩子。孩子只要一有需求,他的一个动作或一个眼神,家长就马上心领神会并及时满足孩子,无形中却“剥夺”了让孩子说话的机会。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觉得这些事我都不用说话就能轻轻松松搞定,为什么还要费劲去开口呢?比起事事主动出击,家长们不妨尝试“装傻”,等到孩子自己开口提要求后,再给予回应。
03“金口难开”
“贵人语迟,金口难开”,这一定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谎言。就因为这句经典的俗语,多少孩子耽误了最佳的黄金康复干预期。
一直盼着孩子开口叫爸妈,别人家的孩子几个月就会叫、1岁多就会哼儿歌,自家的娃2岁了还开不了口。焦虑的时候于是傻傻地信了别人的安慰:孩子看起来很聪明,不要着急,等段时间他的金口就开啦。确实是有小部分的孩子开口说话比较晚,但大多数正常发育的孩子到了语言发展阶段就都会慢慢学着说了。您的孩子如果不属于这一小部分孩子,傻等只会错过孩子最佳的干预时间。所以当发现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还不会说话时一定要及早找专业人士或机构进行评估,及早针对孩子的问题进行康复干预。
04过度依赖电子产品
许多家长工作太忙,索性直接把孩子丢给了“电子保姆”。孩子不说话,就让TA跟着iPad、手机、电视上的游戏、动画片、歌曲说话。
然而,久而久之,孩子依旧还是原来那个不说话的孩子,又或者经常听到家长苦恼地说自家孩子现在只会背动画片里的台词,其他的什么话也不说。家长殊不知,孩子需要的互动式语言,电子产品是无法做到的。电子产品产生的只是一个单向的过程,缺少最关键的互动。我们和孩子交流时,孩子接收到的并不仅是听到的那些话,还包括表情、动作、音调、语气以及说话的场合等。而在正常的语言场景中,我们也能根据孩子的反应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从而让孩子慢慢地掌握更多的语言,孩子的语言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05病急乱投医
当孩子存在“语言迟缓”、“言语障碍”的症状时,有些家长就会抱着“病急乱投医”的念头,尝试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吃药、打针、针灸、脑部刺激……花费不菲,孩子的状况却仍然没有好转。切忌,孩子出现语言、言语等方面的障碍并不是发烧、感冒,吃吃药、打打针就能好。家长不要再花心思找“特效药”,无论是市面上打着中药的名头做出的汤剂和饮片,还是挂着科学幌子的疗法、技术都不是孩子的灵丹妙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及时进行干预,带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言语训练。
06孩子听不懂
说也白说很多家长觉得“反正我家孩子还不会说话,跟TA说话也听不懂,累得慌还白费劲”。这个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从孩子出生起,我们就要给孩子不断的进行语言的刺激,要想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得好,爸爸妈妈要多示范、多说。
因为语言环境对于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很重要,所以家长如果能根据孩子当前的语言能力水平给予正确的语言刺激和足够多的语言刺激量,“那最终我们可以期待“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变化。
所以家长需要警惕,尽量避开这些坑,给孩子专业的训练。
经过作者授权,黄爸爸将陆续将他的文献收录在此处与有需要的人一起共享。
考拉蜗牛星星 -杜佳楣 -特殊教育者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