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0

特殊快讯-什么选择性缄默症?

特殊快讯-什么选择性缄默症?

昨天在接受‘风采’的采访时,特约记者问到关于《选择性缄默症》在马来西亚的比例到底有多高?其实,我国并没有真正的数据。其原因也许是这类的孩子常常被错误标签为‘害羞’,不然就是被错位归类为‘自闭症’甚至别批评为‘没有礼貌’。这类孩子往往不容易在年幼时被发觉,因为孩子大多数的活动场所就是在家里,一般上都是进入了正规的学校才可能被发现这样的问题。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社交焦虑症,患者有正常说话的能力,但在特定情境下就是说不出口。这特定的情境可能是学校、公众场合、家里或是有陌生人在的时候。这类孩子可能会完全僵持住,无法回答问题;有些则是可以用手势或是肢体动作来表达。

以下是父母或是老师可以发现孩子是否面对选择性缄默症的讯号:

1. 眼神接触少
2. 面部表情少,不易微笑
3. 举止动作不自然且慢
4. 无法回应别人的招呼
5. 在家里或是一些场合没有表达或说话的困难,但是在另一个场合却明显无法与他人沟通l交流
6. 容易焦虑,需要较长的时间适应新的环境
7. 在某些场合无法自然说话,常常以气音回答
8. 害怕成为众人的焦点
9. 与他人唱反调,表现出不听从指示
10. 不愿意称呼他人


父母必须正视这类问题,因为如果孩子的问题没有及早改善,他们长大后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或其他行为问题。这类问题没有特效药,只有父母无数的耐心和引导,加上老师的了解和配合才能让患上“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可以顺利改善,并且拥有更美好的社交能力。

 一般上,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并没有语言发展的问题而是焦虑影响了孩子在某些环境里说话的意愿。因此治疗这类问题需要环境的互相配合,提高孩子的自信甚至需要提升孩子对自我的认识。 

 学校
老师需要理解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并不是不尊重老师,也不是故意不要搭理老师,当老师无法理解这类孩子所面对的隐藏问题时,往往会觉得自己的权威被挑战而开始施于孩子更大的压力,逼迫孩子在全班同学面前说话。这样只会弄巧反拙让孩子更加t退缩。

相反的,老师們可以依据孩子的优势能力设计班级活动,如不特别安排需要语言沟通的活动,这类孩子也许对用手操作的活动更能表现自己如绘画手工组装等。认同孩子方面的能力,以提高他的自信心。留意孩子在全班朗读时的表现,当孩子‘不小心’讲话时,不要过于注重或是大惊小怪于孩子‘终于’说话了。当然,也不鼓励为孩子去外号,如‘假哑巴’,‘安静先生/小姐’,‘惜字如金的X某某’� 等。

和孩子建立关系让孩子信任自己是帮助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克服障碍的关键。让孩子觉得表达是安全的能让孩子更有自信的面对大众。老师可以用封闭以及选择式的方法回答,观察他们的反应再调整问题的方式。启动孩子以点头摇头的方法,再进入选择的方式较容易让孩子建立勇于回应的习惯。

 家里
父母不急不威胁不讨价还价的态度是重要的。更不要在孩子不愿意称呼邻居或是亲戚时,踏上一脚地在他人面前责备孩子‘没有礼貌’或是拼命的催促孩子称呼他人。环境教学是最自然且有效的,鼓励孩子接听电话,让孩子透过无需面对面的方法的进行沟通,如透过watapps 或是微信来回应。

我也建议父母把孩子在社交场合的状况录下来,并在孩子舒服的情况下和孩子讨论可以如何更好的和他人社交以及互动。这个过程不是责备孩子更不是做为一个‘证据’证明孩子错误的行为。这里值得一提的就是没有所谓的错误行为,只有更适合孩子社交能力的行为。 同时父母应该积极的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并让老师也可以理解孩子在家里的状况。不要忽然选择性缄默症的存在,因为它绝对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心里问题。 

 治疗
我个人比较推崇的治疗方式是心里方面的调整,也许这样的治疗可能比较耗时但是却可以让孩子在心灵更健康的情况下克服社交的焦虑。其中游戏治疗和艺术治疗是可以帮助孩子放下防备解决内在冲突的桥梁。

有些'学者会从行为的角度来看待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这些学者也常常认为孩子的沉默是行为问题,因此主张从新塑造孩子的行为,最常用的就是增强物。如当孩子口头回应时就给与他物品的奖励。但是却往往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孩子是否也可以把会回应的行为转移到另一个环境里? 

除了增强物外,更加有效的行为调整方法就是‘脱敏法 (desensitization), 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孩子缓慢地暴露在导致焦虑或恐惧的情境里,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惧的目的。好比说让孩子和家人包括姐姐和哥哥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内玩游戏,如进行大富翁游戏,当孩子很愉快和放松的时候再安排了一位孩子不认识的人安静的进入房内,治疗师继续引导孩子,让愉快的气氛继续保留。也许孩子刚开始会觉得不安而再陷入沉默,因此需要引导孩子把走进房间的人当作是透明的而继续游戏。等到孩子开始恢复愉快和方式的时候,再请第二个陌生人走进房内。

 “选择性缄默失调症”是一种社交焦虑症,父母必须正视这类问题,因为如果孩子的问题没有及早改善,他们长大后很容易出现抑郁症或其他行为问题。这类问题没有特效药,只有父母无数的耐心和引导,加上老师和治疗师的了解和配合才能让患上“选择性缄默症”的孩子可以顺利改善,并且拥有更美好的社交能力。

【转载 Eva Wong 面子书】

Dr. Eva Wong 黄小嫣 博士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教育心理学博士
澳洲南昆士兰大学特殊教育硕士
美国雷普斯顿大学企业管理硕士
莱佛士大学/南方大学心理学讲师
认证脑神经反馈运动治疗
学而优/学而能特教机构创办人/院长
美国心理学协会专业会员
美国性教育,辅导治疗师协会专业会员
国际阅读障碍协会专业会员
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认证培训师
17年特殊教育治疗经验



Older post Newe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