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粒米的圆梦之旅|从家族米厂到无麸质的初心
📖 第一章:一粒米的传承
我出生在吉打州米都的一个小农村,家族世代经营着一间米厂,当地人称之为**“米较”**生意。米厂不仅是我们谋生的工具,更是我们的家。从小,我每天都在米香和机器轰鸣声中醒来,耳濡目染着爷爷和父亲对这份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考验。爷爷因糖尿病离世后,父亲接手了米厂,并努力将家族事业一步步壮大。但好景不长,就在我SPM成绩放榜的那一天,我们的米厂因为市场变迁和经营困境而倒闭了。
那个时候,我们全家不得不离开熟悉的家乡,搬到吉隆坡重新开始。我也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陪伴父亲一起创业。
父亲尝试了多个行业,却因经验不足而屡屡失败,最后耗尽了所有积蓄。在巨大的压力下,父亲和母亲选择回到家乡,而我则留在吉隆坡,开始独自打拼。而我也用了5年的时间,以半工半读的方式完成了我的音乐录音工程系。最后也顺理成章的在一间国际新闻电视台里担任与音乐相关的幕后工作。
回想每一次回乡,我都会和家人不自觉地绕道回到老家的路上,顺便去看看曾经的米厂。虽然工厂已被移为平地,但我总会想起那段工厂最繁忙的时光,还有父亲和叔叔们埋头苦干的画面。那些画面在我脑海中依然鲜活清晰。
老家游记 👈👈 点击
每次站在那片空地上,我都会回想起父亲当年向我道别回乡时那落寞的神情,一种无法言喻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也正是在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延续家族与“米”之间的缘分,把这份未竟的梦想继续传承下去!
📖 第二章:一片面包的初心
几年后,我组建了自己的家庭,也迎来了我们的孩子。然而,这个孩子却让我走上了一条意想不到的道路。
我的孩子在3岁时被确诊为麸质过敏,伴随着自闭症的症状。最初,我并没有将太太的提醒放在心上,直到医生的诊断将现实摆在我面前——他需要长期进行无麸质饮食。(一种不含小麦、大麦、黑麦等含麸质谷物成分的饮食方式)
当我真正开始实施无麸质饮食时,我才发现,本地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合适的无麸质产品,连一片无麸质面包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从国外购买。
一粒无麸质米面包的迷思 👈👈
那时,我下定决心要亲手为孩子制作无麸质面包。但现实并不容易:
❌原料难找:许多国外食谱中提到的材料在本地市场根本无法找到。
❌口感问题:以白米制作的面包容易风干、变硬,孩子很快就不愿再吃。
❌学习无门:当时本地市场没有任何无麸质烘焙课程可以提供学习资源。
我只能依靠零散的网络食谱,一边摸索一边实验,反复经历失败的打击。烘焙技术的欠缺、材料的局限、失败后的沮丧,每一次都让我几乎想要放弃。
但每次看到孩子期盼的眼神,我告诉自己:我不能放弃!
从最初的烘焙菜鸟,到无数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做出第一片柔软的无麸质面包,我走过了一条充满挑战与坚持的道路。
也正是这些年的坚持与磨练,让我从一个烘焙菜鸟成长为今天的无麸质烘焙导师。
📖 第三章:米与面包的圆梦之旅
在这段旅程中,我逐渐发现:
✅米不仅是亚洲人的主食,更有巨大的烘焙潜力。
✅全程自磨的米粉保留了米的原始营养成分,减少了加工过程中的营养流失。
✅无麸质饮食不仅适合特殊需求的孩子,也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健康意义,特别是一些面对血糖高问题及一些想要实施健康食疗的癌症患者。
从父亲的米厂倒闭,到孩子的无麸质饮食之li路,这两段看似毫无关联的故事,其实都与一粒米紧密相连。
米,不仅是我家族的传承,也成为我帮助孩子、实现健康梦想的桥梁。
📖 第四章:圆梦的开始
**《谷留香-Goglufree》**由此诞生——
🔆我们坚持全程自磨,确保每一粒米的营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我们研发无麸质米面包和无麸质预拌粉,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更多选择。
🔆我们用心制作每一个产品,背后都承载着一个父亲的坚持、一个家族的承诺,以及一个关于健康和希望的梦想。
🌟 一粒米的圆梦之旅
这不仅是一场关于健康食品的旅程,更是一段关于家庭、责任与爱的故事。
• 米,是我父亲留给我的传承。
• 面包,是我为孩子筑起的希望。
• 梦想,是我希望通过《谷留香-Goglufree》带给每一个家庭的礼物。
✨ 一粒米的圆梦之旅,不只是我的故事,更是每一个追求健康生活的家庭的故事。
🌾 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段充满希望的旅程!